“十三五”成就巡礼 :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发布时间:2021-04-08 09:08:56 供稿: 宣传部

  十三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开展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竞争力,继续教育优化转型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资源与环境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通过上海市2020年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学校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各项育人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1.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传统,在完全学分制、学业导师制、通识教育以及教育国际化、双创教育等方面积极推进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共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奖总量和一等奖数量为历史新高。1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级起在工学部整建制开展CDIO培养模式改革。在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领域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实现标准化、过程化、信息化、多元化和规范化。

2.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学校现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类别,设有46个本科专业、21个高职专业。“机械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物流管理”、“产品设计”三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专业获批市级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申请被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成功受理。

  学校以课程思政、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优质在线课程建设为平台,开展个性化学习。2018-2019年连续两年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获批4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获批8门,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立项6门,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获批3门,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入选项目3项,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1门,获批2门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新建一批校外实习基地,2016年33个、2017年42个、2018年65个、2019年57个。

  高职(国际)学院学生梁俊、袁明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网站设计与开发” 和“云计算”两个世赛赛项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铜牌

  提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生获各类学科、技能、创新竞赛共1500余项,其中国家级以上奖项623项、省部级以上奖项886项。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取得“1金1铜”的佳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申报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共19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2项,市级项目541项,校级项目1293项。

 4. 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构建系统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对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评价和诊断。由领导、组织与管理系统,教学质量准则、目标与标准系统,教学资源投入保证系统,教学运行保证系统,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与修正系统五个系统组成,共包含20个一级指标,49个二级指标和179条质量标准。全程治理,权责分明,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与制度。

 5. 完善招考制度

  围绕上海市和各地高考改革新政,科学合理统筹各省市招生计划,持续优化生源质量与结构,形成招生就业与教育教学工作联动与良性循环。至“十三五”末,本科录取新生中一本线以上考生占录取总数50%。上海市本科录取新生中,市、区级示范性高中生源占比90%以上,已在全国11省市投放了一本招生计划。

  积极打造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多元化招生考试。优化招生计划投放、科学设置选考科目和专业组群、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专科(高职)积极探索生源标准制定和录取方式、自主制定考核评价方案、自主录取等方面的自主权。做到招考分离,全面进行招生考试录取流程再造,提升学校招生考试风险防控能力。

 6.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薪资水平较高。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为6768.90元,2019届高职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5791.28元。毕业生就业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围绕浦东六大硬核产业及上海城市发展对新兴人才需求,在大型央企国企、产业集团、重大工程、知名企业、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就业学生比例逐年提升。

  连续四年举办“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暨少数民族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暨港澳台侨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已成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每年吸引来自全国的近3000家用人单位和5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前来参会。四年来累计提供岗位30万余个,所有岗位均面向各民族、各地区学生开放。

 7. 优化发展继续教育

  招生规模得到合理控制。“十三五”期间共计招生16378人,共有毕业生1238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6595人,大专毕业生5792人)。毕业率为95.4%,授予成人学士学位2171人,授予率为30%。毕业率和学士学位授予率均高于全市同类高校平均水平,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稳步提高。获得学校内涵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资金近300万元,开发了在线教学平台、移动学习终端、学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了学院在线教学资源制作中心,制作数字教学资源80多门、建立了在线测试题库等在线教学基础设施和资源,为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探索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努力拓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逐步提高继续教育办学的规模和层次,规范项目合作,累计完成各种项目培训人数2万余人,完成社会考试服务26万余人。五年来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累计开班40余个,累计培训800余人。2019年在上海市成人教学协会组织的评选中被评为上海市“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社会声誉持续向好。

8. 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风建设。全面落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扎实开展学业规划与学业领航计划,实现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效衔接;大力建设学业支持中心,着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注重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发挥课程示范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辅导员学风建设能力,推动优良学风示范班建设,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加强家校联动;继续严抓学术诚信和考风考纪,筑牢学风建设的底线。

 9. 研究生教育取得重大进展,办学体系逐步完备

  2017年学校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试点项目”验收,顺利进入下一期(五年)建设。2020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资源与环境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通过上海市2020年硕士学位授权审核。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2016年至今,共录取研究生506人,已毕业并获得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有242人。

持续推进思政教育

  利用主题党课、社会实践、海外研学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研究生厚植爱国情怀,铭记使命担当,得到了上海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认可。

研究生国际交流培养成果逐年显著

  获得“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04项。发表论文379篇。申请发明专利131项,已获授权54项。毕业研究生中有2位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有2位毕业研究生自愿赴新疆喀什地区支援西部建设。

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多措并举落实导师育人责任。目前有校内导师10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96.28%,具有博士学位87.7%;聘请校外导师45人,均来自校企合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另外还有一支近百人的企业导师队伍。

管理体制逐年完备

  学校制定了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及导师遴选及管理等文件35个,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60条。成立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教育工作委员会等。

教育改革持续推进

  构建“工程导入”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荣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程导入”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