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栏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9年行政工作总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学校按照构建具有二工大特色的大学质量文化、办讲质量大学的要求,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关键一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结合“不忘初心忘记使命”主题教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守正出新,学校各方面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代又一代二工大人的梦想。2019年,前期校所合作的先手棋效应充分显现。由于学校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校所合作的扎实推进,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迎来了重要机遇。11月9日,国务院学位办组织专家对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对学校“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通过校所合作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以及“工程导入”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具备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二)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先手棋开篇布局

  2019年是耕耘的一年、收获的一年,也是奋斗的一年、播种的一年。学校今天的发展是下好先手棋的结果,学校未来的发展也需要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下好先手棋。学校根据“科改25条”,优化了科研管理体系,为学校科研与学科建设扫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广大教师乐于科研、勤于科研、善于科研。在专业建设方面,专业认证工作全面启动,机械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了认证申请,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获得受理。机械工程、网络工程、产品设计、物流管理等4个专业申报“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在空间建设方面,金海路校区二期半项目、三期项目、学部学院布局优化调整工作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扎实推进。二期半项目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正式立项。设计方案已基本定稿,完成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并通过专家审批。三期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批、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等工作,设计方案已通过浦东新区规划部门前置审批。文理学部楼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应用艺术设计学院楼项目扎实推进。在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修订了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学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顺利换届,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获批成立,学校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持续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创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依法治校工作得到评估专家组肯定和认可。

  (三)生源质量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是学校的永恒使命。2019年,学校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掌握职业技能、崇尚职业信用、彰显职业特色的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在更高的起点上、更深的内涵上得到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1.生源质量持续向好

  2019年,学校录取研究生120人(含与研究所联合培养20人),比2018年增长16.5%,招生计划完成率达100%。本专科共录取新生3709人(其中留学生52人)。秋季本科录取生源中,超一本分数线人数为1358人,占秋季本科录取数总数58.5%。通过秋季高考录取的专科学生中,有273人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占比达71.28%。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

  2019年,学校推进实施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深化“工程导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十三五”期间内涵建设重大项目“智能制造工厂”,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2019级本专科人才培养计划全面修订,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修订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体系各环节,为学生走向社会经受各种考验筑起坚实的“承重墙”。持续加强学风建设,全面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和学业领航员计划,学业支持中心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升学和考研人数持续攀升。工科类专业按《华盛顿协议》工程认证标准设置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并在培养计划中落实。第一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顺利通过验收。学校与浦东新区教育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模式创新,提升培养质量。在继续教育方面,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规模,努力拓展非学历教育与培训项目。

  3.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不断加强

  2019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统计学、汉语国际教育等3个本科专业获批,高职类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新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航空维修方向)获批。立项高职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全英语课程3门、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3项、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立项课程思政项目94项、校级在线课程16门、校重点课程60门、校精品课程18门、校全英语课程15门,引进在线课程29门。64门课程实施“教考分离”,56门课程启动题(卷)库建设,42门课程采用信息化云阅卷,实现随时随地网上阅卷,自动统分、自动分析、自动生成课程考试质量报告。10余门课程开展“过程考核”试点。全校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全英语课程达70门,市级留学生英语示范课程达5门,在建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达6门。数据显示,2018-2019学年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1%、87%、85%,均高于同类院校。

  4.学生发展与就业促进工作成效显著

  2019年,学校2个项目入选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研究生)一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1项。本专科学生在42个校外学科竞赛、38个校内学科竞赛中,获奖214项,其中全国性奖项97个,获奖学生491人次。工学部学生荣获201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这是我校学生在该赛事中连续第二次获奖。学校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6项。获市级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153名志愿者服务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正式上岗人数继续位列上海高校前列。学校蝉联进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30名学生获得德国手工业协会数控技师、德国焊接协会手工电弧焊、德国手工业协会Train The Student等多项证书。

  面对经济下行对就业工作造成的压力,学校加强“政产学”联动,拓宽就业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推动高质量就业。2019年,学校毕业生达3494人,其中研究生56人、本科生2509人,专科(高职)生929人。截至2019年12月20日,全校总体就业率96.37%,其中研究生就业率100%,本科生就业率95.54%,专科(高职)就业率98.39%。

  (四)科研产业工作稳中有进

  2019年,学校纵向科研项目立项27项,经费733万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白跃伟、王景伟、张承龙(非第一单位)),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高美娜),青年基金项目3项(汪玲玲、杨晓贤、王鹏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孟琪)。横向项目立项142项,到账经费1696万元。白跃伟教授、王景伟教授、谭文安教授领衔的项目分别进入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复评公示环节。获得专利授权95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42项,外观设计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登记27项。专利申请155项,其中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31项,外观设计12项。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获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项,市科委3年资助经费270万元,浦东科委配套270万元,项目总金额540万元。学校入选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培育工程。学校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揭牌。学校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典型案例。关杰、王利军、何成、汪志锋、杨敬辉、陈胜文等老师在解决长三角企业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展示了学校的良好形象。技术经纪人队伍增加至39名。知识服务团队签订政府和企业横向项目1300余万元。其中,周明远教授相关专利转让合同金额两百万元,汪志锋教授的项目500余万元。

  (五)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2019年引进录用81人(含一名东方学者),教职工总量1120人,达到历史高点。8名教师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1名教师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4名教师晋升中级专业技术岗位。99名教师进行了岗位定级,186名教师取得双师型资格。入库兼职主讲教师285人,兼职实践教育教师50人,兼职教授51人。772名教师进入教学团队,遴选确定20个校级教学团队、55个院级教学团队。26名教师获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16名教师获上海市教委“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计划资助。

  于伟教授获得2019年宝钢优秀教师奖。郝皓、解丽丽、罗兵、王雪俏、王永章、胡蕾等6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2019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奖公示名单中,我校王雪俏老师名列其中。400余人次参加校外各类进修及学术、教学会议。59人次获得海外职业行业资格证书26项,51人次获得海外机构资质认证。有14名教师及合作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学校聘任研究生导师规模达131人。

  (六)国际化战略深入实施

  2019年,学校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所高校和机构,新缔结协议27个。同时,对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了分类和梳理。目前,学校已与36个国家和地区,150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新开拓学生海外项目13项,合计开展实施学生海外项目65项,参与学生366人。

  昆士兰学院四期延长办学获批。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报筹备工作有序推进。2019年全球合作伙伴周成功举办,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27个高校和企业,47名代表参会。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共计实施111个团组,342人次,其中直接从事教学科研的团组为67个团组,179人次,占比52.3%。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数达9个,涉及工学部、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新申报Erasmus+项目5项,2项获批。在建欧盟项目4项,立项2019年度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2项。

  (七)管理服务工作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1.财务管理不断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高

  2018年,学校事业支出总计61966.88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30229.16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1089.72万元。2019年度,学校财政补助收入年初预算数37060万元,调整后预算数43449.92万元,增加6389.92万元,增幅17.24%,增量主要用于学校内涵建设。学校年初预算总收入53094.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7060万元、教育事业收入15834.8万元、其他收入200万元。截至2019年11月27日,2019年学校实际总收入已达59845.08万元。2019年4月初,上海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安排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我校2018年度部门决算报表进行审计,对我校经济运行和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

  2.信息化与图书档案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9年,建设了3间智慧教室,4间教室增设了录播功能。教师在智慧教室上课的同时,录制教学视频,建设线上课程,提升授课效率。完成数据中心存储及计算资源的扩容工程,加强数据安全建设。学校新行政办公系统上线投入使用,提高了行政办公效率。

  图书馆楼道走廊、自习室等区域设置专题书架,重新排布整理图书14000余册。全校图书借阅量达42293册,相比2018年的34422册,增长近23%。“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接待量超7000人次,其中校内超5000人次,校外近2000人次,接待单位累计超过60家。依托第九届读书周和第十三届服务月,举办经典诗文朗读大赛、汉风石韵——金石传拓艺术展、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展等阅读推广活动。继续加强学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为学校60周年校庆打下扎实基础。

  3.师生对于学校事业发展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教职工收入随学校事业发展稳步增长。学校顺利完成了闸北校区房屋回收和有关征地工作。对金海路校区12处商铺开展了新一轮招投标,签订8个电信基站合同,提升了校园通信质量。实施“室外网球场顶棚灾害抢修”等重大隐患修缮114项。由生乐物业服务公司主营的“校园乐中心”通过招投标引入学校,提高了快递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更新食堂碗筷现场消毒取用设备,确保餐饮食品安全。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机制,1.2万余名学生通过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学习和考试。新增固定资产2746台(件),增值3330万元,新增低值易耗品入账1602万元。1435名师生奉献爱心,无偿献血,其中教师20名,为历年最高。教工体检率则继续保持在90%以上。

金海路校区北门、东门分别加装人脸识别高清摄像机,与公安机关联动加强出入口管理。学校周界地区围墙、部分门体进行翻修,加高加固,提高安全水平。全面展开金海路校区车辆收费管理工作,校内交通安全环境不断优化。2019年学校共送兵78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征兵任务,获评“2018年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