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启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一年。学校全年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党史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学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力争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项目。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效
1、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定好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开展专题研讨,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推动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二级中心组理论学习指导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向二级党组织配发中心组理论学习记录本,定期编发理论学习资料汇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发挥学校理论讲师团的智力优势,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清单,将校内理论宣讲推向深入。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提升学习效果,定期对二级党组织学习情况进行通报。扎实推进校思研会、党建研究会课题研究。
2、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将庆祝活动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与党史学习教育结相结合。制定学校活动方案,组织建党百年百人百场党史、新思想宣讲进基层进社区,百名学生非遗剪纸百米长卷献礼建党百年等系列活动。庆祝活动既要隆重热烈,又要务实节俭。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挖掘师生、校友典型事迹,持续讲好育人故事,在全校上下营造团结奋进、开创新局的浓厚氛围。
3、扎扎实实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巩固和拓展“四史”学习教育成果,依托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牢把握重点任务,制定学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带头、压实责任;统筹兼顾、抓好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统筹疫情防控、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准导向、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弘扬正确的党史观;创新方法、务求实效,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切实为师生办实事,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决克服学习与工作“两张皮”现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4、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继续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和规范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的管理;健全完善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配备和培训;加强课程思政工作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以领航计划为抓手,构建“学校-学院-专业-课程”价值引领体系,形成二工大特色的课程思政改革成果,在实践中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规范。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支持推进劳模学院建设。继续加强劳模文化研究,构建劳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劳模文化育人课程。组织劳模和大国工匠进校园、进课堂,打造新时代劳模精神与创新创业创造、职业信用等品牌讲座,思政金课和特色教材等。开发劳模育人实践基地,挖掘劳模育人资源,把劳模育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发挥劳模学院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的作用。
5、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日常教学管理。落实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织密织牢疫情常态化防控网,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做好应急储备保障,根据疫情变化和上级要求及时完善优化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做好广大师生员工疫苗接种的组织工作。做好春秋两季的开学工作,在关键时间节点上的防控工作举措做到精准、扎实、有效。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的有效执行,确保校园安全。各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职能部门履行职能监督职责。
6、促进2021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贯彻落实中央、市委“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聚焦上海发展新产业、新领域、新业态。进一步开展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开拓新兴就业领域、扩大岗位供给。强化组织领导与激励,开展校领导带头走访企业专项工作,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关心就业良好氛围。努力完成2021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工作目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2020年,输送更多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基层公共服务部门和参军入伍,引导更多具有良好学术潜质本、硕毕业生到国内外高校升硕升博。
二、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7、凝心聚力开好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是我校“十四五”起步,开启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校师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的规定程序,做好党代表和两委委员的推选工作。坚持问计于民,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起草高质量的“两委”工作报告。抓好会前、会中、会后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统筹,做好校园舆论氛围营造。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党代会会务工作,确保党代会顺利举行。通过召开党代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明确下届工作规划和目标,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8、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学习贯彻即将出台的《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订版)》,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挥二级党组织的政治把关作用,严格执行教学科研单位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党支部建设,继续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持续抓好组织员队伍建设,从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建设好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归教师、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9、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继续在落实“全面从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更加突出政治监督,聚焦政治问题,确保党的各项重要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压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推动各项政策制度的有效实施。校内巡察做到二级党组织全覆盖,深化派驻改革,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纪检监察机关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将政治监督贯穿到各项监督工作中,并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督促各级党组织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各级党组织做到“两个维护”。有效发挥审计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评价中的重要参考作用,进一步前移审计关口,扩大审计覆盖面,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力度,促进学校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做好巡视巡察审计整改的后半篇文章。
10、做好统战、老干部和群团工作。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围绕民主党派基层换届年,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无党派人士认定。以市教卫工作党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项目为抓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创建民族特色活动品牌。认真履行宗教工作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上级工作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机制,防范校园传教和宗教渗透。发挥侨联和欧美同学会作用,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加强统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工作本领。
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做好离退休干部党员和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抓好“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开展“学先进典型、讲身边故事”正能量主题活动。落实离休干部政策,优化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做好关工委建设。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工会、妇委会工作,加强两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深化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建设好两级“教工之家”,坚持和完善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弘扬先进,引导女教师在学校事业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加强妇女组织自身建设。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创新共青团融媒体平台,推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
三、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11、出台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研究国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精神要求,深刻把握应用技术人才的发展规律,完成学校“十四五”1个主规划、8个专项规划、N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规划,出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学校教育事业的总基调和总框架。在全校上下做好《规划》的宣传、解读和落实工作。增强“比学赶超”意识,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方略。继续坚定走特色发展之路,在“专而特”上下功夫,在优势上做足文章。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以重点领域的突破提升,带动学校整体发展;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破除“五唯”顽疾,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任务落地;继续加强硕士点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专业认证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工作,服务上海“四大功能”和“五个中心”战略。
12、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金专金课建设,出台学校关于金专金课的建设方案,对建设目标、建设任务、行动路线做整体设计,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形成重视专业质量,重视课程质量的学校质量文化;积极做好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工作;加强专业认证工作,响应教育部关于三级专业认证要求,重点推进工科类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启动非工程专业的认证;加强各级产业学院建设和申报工作,与企业共建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智能制造专业性人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及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13、加强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理顺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立德树人职责等文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条件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推进落实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工作,探索培养新模式,在新起点上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好发展,
14、持续推进学科建设、科研与产业化工作。坚持学科引领学校整体发展,注重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推进工程技术中心、专业技术服务、智库等省部级平台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共赢;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传统工科和特色专业,积极融入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新战略,努力做出新贡献;充分发挥能源材料、资源循环、智能制造等学科优势,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科创载体的功能,构建与教学、科研等紧密融合的技术转化与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支撑科研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5、积极探索考核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考核机制和绩效工资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向发展业绩突出单位、优秀人才倾斜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围绕学校学科布局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引进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16、继续做好疫情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深化我校中澳、中美合作办学;拓展中德、中韩等其他国家的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优化外籍专家的引进和管理;加强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欧盟项目等申报力度。
17、稳步推进校园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着力解决空间制约问题,在安全前提下按计划推进金海路校区拓展工程项目和三期工程项目,抓好工程质量,严格内部管理,确保按时按质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进一步优化校园空间布局、功能配置,为学校后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18、提高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利用校友会官方网站、校友信息数据库、校友通讯以及校友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扩展校友与母校交流;用好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募集资金,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助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水平,制定全校公共数据规范;根据规范逐步进行数据治理,加快校内数据的流转,提高办公效率;进一步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做好房屋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工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各类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强化预算管理,积极筹措资金,补足资金短缺,服务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