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社会实践团队获评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来源: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网站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0日

近日,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公示了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果,经基层申报、省级团委审核推荐、组织评议等环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从来自全国各地实践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全国共432个,上海共14个团队获此殊荣。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数字农业与新农民是建成农业强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本团队调研松江新浜镇农业合作社,寻农人探农业,感悟时代青年新担当的同时,深度学习数字农业的新发展与新趋势,逐步聚焦我国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

团队成员运用自身所学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技能,析出数字农业蕴含的核心岗位与职责,并且锁定传统农民,返乡中青年,大学生三大类从事数字农业的潜在群体,开展深入调研。

团队基于调研数据,以“数字农业+职业教育”为核心,开发模块化职业教育课程,系统梳理中国数字农业政策、内涵与发展现状,呈现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特征及岗位分类,为留守农民数字农业技能转型、返乡中青年数字农业技能重塑、高校青年数字农业技能跨界迁移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信息。

团队将课程投放Bilibili,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并且制作数字农业知识宣传画册与科普知识扇子,打破公众对农村和农业“发展滞后,靠天吃饭”的刻板印象,搭建数字农业职业信息立交桥,引导不同群体了解数字农业, 建立自身与数字农业的深度联结,掌握从事数字农业的渠道,成为懂数字农业,爱新乡村,爱新农民的乡村振兴后备军,同时为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的协同探索实践新范式。

该项目入选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2022-2023)案例库,团队事迹受到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指导老师李静博士:一起从零开始了解和学习数字农业领域,一起将课堂所学技能运用于社会发展所需,一起连接社区学校、高校、成人学校和农业合作社作为生成项目成果的大场域,一起感悟“大职业教育观”,教学相长原来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之外。如果说,养育一个孩子要靠一个村庄的支持,培育一支团队靠的是一个学院,一个学校以及每一位在背后默默支持过团队的老师!一起从零开始了解和学习数字农业领域,一起将课堂所学技能运用于社会发展所需,一起连接社区学校、高校、成人学校和农业合作社作为生成项目成果的大场域,一起感悟“大职业教育观”,教学相长原来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之外。如果说,养育一个孩子要靠一个村庄的支持,培育一支团队靠的是一个学院,一个学校以及每一位在背后默默支持过团队的老师!

黄正:作为新时代的职教新青年者,团队发挥“技术+职教”优势,躬体力行,一堂好课,一场实践,一次引导,一种示范,“新职教人”描绘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杨先锋:作为职业教育的新人,认真打磨课程,助力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让我深刻感受到“职教人”的责任与担当。

谢纯:走乡村、访农人、创课程、写专报。我们在一环紧扣一环的躬身实践中体会乡村振兴的真正要义,在职业教育与数字农业的跨界融合中收获别样的成长。

李诗瑶:从春末的五月到初秋的九月,我们经历了有快乐、有烦恼、有成长的“一季”,希望我们国家的乡村越来越好。

张铮: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走到田间地头去“接地气”。让青年和乡村在双向奔赴中,“扎根、开花、结果”,共同绘就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图景。

吴卓淳: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职业教育需要我们这些“未来教师们”砥砺前行。

杨志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教兴农,助力乡村振兴,吾辈义不容辞!

何家丽:职业教育从“离农”转变成“为农”,为农业发展培养人才,我们作为拥有先进知识和技能的一代,更应如此!



分享到:
Baidu
map